当粮站老建筑遇到文旅新产业,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在谢塘镇晋生村,一个承载历史记忆的新景点——“谢晋故里大景区”的核心“客厅”,正在书写一份漂亮的答卷。
近日,记者走进晋生村,初冬时节的谢塘老粮站里,工人们忙着升级。这里曾经是当地热闹的粮食储藏和供应站,虞北中心粮库投用后,谢塘镇精心规划设计,将老式粮库建筑进行再生。“粮仓内设谢晋文化艺术馆,全面展示谢晋导演电影艺术成就和脉络,作为景区的文化内核。”该镇相关负责人说。
谢塘是著名导演谢晋的故乡,老粮站不远处的谢晋故居,经修缮,集纪念、教育、研究和参观游览于一身,成为“爱国主义教育”“教育培训”。每年,都有不少人慕名前来瞻仰。
故居一楼的每一面墙上,都以图文形式再现了谢晋的一生。一张张照片,有的青年才俊风度翩翩,有的快意豪饮爽朗大笑,展示着作为导演孜孜以求的谢晋、作为上虞系家乡的谢晋的风采。
谢晋是为电影而生的,他一生指导拍摄了《女篮五号》《红色娘子军》《鸦片战争》等一大批优秀影片,成功塑造了众多令人印象深刻的人物形象,这些作品充满了人性、人情和主义,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和鲜明的时代特征,为中国电影事业树立了一座座。
1954年,戏曲影片《蓝桥会》问世,正式了谢晋的导演生涯。3年后,新中国第一部体育题材彩色故事片《女篮五号》上映,参与编剧并导演的谢晋一炮而红。影片将一对恋人、同时也是篮球运动员的经历,与整个社会时代的变迁结合在一起,已经显露出谢晋电影中一贯的“个人命运和大时代背景”紧密结合的特点。
就在这一年,军旅作家梁信到海南体验生活,在那里,他见到了闻名全国的红色娘子军连的老战士,写下电影文学剧本《琼岛英雄花》。1959年春天的一个清晨,这个剧本辗转来到了谢晋手中。他一口气读完剧本,便匆匆敲开了电影厂厂长的,主动请缨要求拍摄这部电影。1961年7月1日,电影《红色娘子军》一上映就引起巨大轰动,那首娘子军连歌几乎在一夜之间成为家喻户晓的时代旋律。这部电影也在首届百花中获得了最佳故事片、最佳导演、最佳女演员、最佳男配角等四项大。
后,谢晋的艺术创作巅峰到来了,《天云山传奇》《牧马人》《芙蓉镇》等一批具有反思和广泛影响力的经典电影应运而生,冤假错案的罗群、融入西北牧民生活的许灵均、几经风雨的青年知识秦书田等“物”,生动展现了我国以来人民思想解放、时代风云激荡的历程。
正如谢晋所言:“只有当一个民族真正站起来的时候,才能正视和反思她曾经跪着的历史。”他的目光始终关注国家和民族前进的脚步,1997年回归,他推出史诗电影《鸦片战争》;汶川地震后,他拍摄公益短片《中国,站立成树》……在谢晋从影的60年间,他始终贯彻党的文艺方针政策,艺术创作与时代发展同步,执导了36部电影,为我国社会主义文艺事业繁荣发展和人民群众思想文化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
谭维维整容
2018年12月18日,在庆祝40周年大会上,、国务院授予谢晋同志“先锋”称号,他是唯一获此殊荣的中国导演。当那句“助推思想解放、的电影艺术家——谢晋”的评价在内响起,许多人热泪盈眶。
近年来,谢塘深入挖掘谢晋影视文化,使之成为该镇独有的魅力。边沥线沿线景观、盖谢河风情景观带小品、谢晋影视文化长廊……故乡谢塘的屋舍、街道、小桥、商行,都像是往日的片场,上演着一幕幕关于谢晋的人生光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