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教父》与《无间道》,相信大家都再熟悉不过了。由科波拉执导的前者是电影史上最杰出的电影之一,是美国电影学院评出的“美国最伟大的电影”;后者则几乎代表了警匪、片的巅峰。
而在我今天要推荐给大家的这部电影身上,就同时带有上述两部经典作品的影子——《我们拥有夜晚》。
或许很多中国观众都对这个背景比较陌生,这里简单给大家介绍一下,布鲁克林区是纽约的一个贫民区,里面住着大量的来自各个国家的移民。
在上世纪80年代尤为混乱,毒品交易,之间的冲突械斗持续不断。尤其是到了晚上,们更是几乎没有休息的功夫,每时每刻都要处理各种和案件。
如上图所示,电影开场就用一组黑白历史照片渲染出了时代氛围。而片名“我们拥有夜晚(We Own The Night)”也是彼时布鲁克林街头犯罪专案组的一句口号。那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很容易想到影片最核心的矛盾冲突势必建立在一对对立的阵营上——警与匪。
而主人公鲍比(杰昆·菲尼克斯饰)一出场,就是一副“匪”的模样——他刚刚磕了点药,情绪亢奋,脸上写满了轻佻和狂妄,看到躺在沙发上的女友亚曼达立马就扑了上去,手和唇不断在她身上游移探索,场景相当香艳。
镜头一转,鲍比走出房间,屋外的大厅里,一大群男男正伴随着聒噪的音乐,在舞池中疯狂扭动着自己的身体。看得出来,这应该是一家迪厅或。
主人公鲍比就是的经理,只见他穿梭于各色人等之间,满面,左右逢源,八面玲珑,在这个纸醉金迷的世界里混得风生水起。
巴爷来自战斗民族,是幕后的老板,也是当地的“教父级”人物,一直以来都器重男主,甚至某种程度上说,就像是他的“干爹”。
此处的场景和前面的形成一种巧妙的对照——也是一个派对现场,只不过这个派对举办在庄严肃穆的里;来参加的也不是社会上的各种混混小年轻,而是满满一屋子的和家属,大家正在庆祝新任警长的就职。
原来,一条腿跨进的男主其实出生在一个世家。他的父亲伯特是局长,而刚刚就任的新警长则是他的哥哥乔。
一家人本来都希望男主也进工作,但偏偏他性格张扬,受不了的条条框框,也没什么社会责任感——“他们真死板,这里真无聊。”
面对父亲和和气气地规劝:“我可以帮你在我们这里找一个又好又安全的工作”,他毫不犹豫地了——“我已经有工作,一个好工作。”
然后哥哥表示——“你继续做你的经理也好,最近我们发现在你管理的地盘有人贩卖毒品,大毒枭也是从苏联来的,就是和你交往非常密切的那个老头的侄子。所以你刚好可以利用自己的身份为我们提供点情报——那是个封闭的社会,你是我们唯一进去的方法。”
说白了,父亲和哥哥是想让男主做警方的线人,而对此,他完全不感兴趣,甚至非常反感,所以直接就怼了回去——“你们是,你们干嘛来找我?”
到这里为止,男主的形象已经很鲜明了——他痞气十足,狂妄叛逆,放荡不羁;而围绕这个角色,片中人物关系的脉络也清晰起来。
黑白两个阵营中,一边是男主的家人,社会秩序的者——哥哥和父亲;另一边是他身旁的人物,社会秩序的者——对他欣赏有加的老年教父,的中年毒枭。
而除了那些相互对立冲突激烈的人物,在片中所展示的冰冷的男性世界里,导演也特意安插了一位柔软温暖的女性角色——男主的女朋友。她不从属于任何阵营,她与男主的爱情不利益关系,她的命运被男主的选择所牵动。
一般来说,电影中人物的选择与改变,通常伴随着戏剧性事件的发生或矛盾的,本片也是一样——在拉拢男主做线人的计划失败后,某天他的哥哥乔突然带着一群手下闯进,带走了看场子的男主,也抓走了毒枭的手下。
这时我们看到,毕竟亲兄弟一场,男主还常关心或者说爱哥哥的,他只是不想家人自己的人生。所以面对生命垂危的哥哥,他为之前的争吵感到抱歉,也第一次开始怀疑自己的选择。
因为男主一直对自己的出身守口如瓶,不知情的毒枭看中了他的人脉,想与他合作一块搞毒品生意。谈话中,为了打消男主的顾虑,毒枭不无得意地告诉他——
“完全不用担心,看到前几天找我麻烦的的了么。我们会他们的,擒贼先擒王,我们刚听说那的老爸又回来指挥了,下一个就要搞他。”
没错,男主本来无心社会秩序,也无意参与到警与匪的对抗中,但现在的情况是,毒枭已经并且还要继续向他的家人动手。这让他无法再置身事外,于是他不顾父亲的反对,决定去做卧底,接近毒枭为警方提供线报。
但男主毕竟没有经过什么专业训练,在被毒枭带到毒品工厂之后,面对满屋子荷枪实弹的,他无比紧张,并很快了自己——装有的打火机被发现。
危机关头,好在蹲守在附近的们接收到了他的求救信息,冲进屋子与展开了激烈交火。一阵混乱之后,毒枭终于被抓,而男主也在跳窗逃跑时摔断了腿。
而比起摔断腿,此时更让他担心的是身份彻底了。于是面对来自的追杀,男主只好,成为24小时被警方的证人。这让一向约束的他越来越暴躁,而一陪伴他的女友也终日生活在之中——她甚至不被允许见家人。
这还没完,就在毒枭受审前夕,他竟然越狱了。这件事直接把男主推到了崩溃边缘:“你不会内兹辛斯基(毒枭)的,亚曼达(女友)和我都无法再了。”
面对无比沮丧的男主,他的父亲一直在身边安慰他——“我会你的,我向你,一切都会没事的儿子,我们会挺过去的。”
而结果这位坚强的父亲也确实了自己的承诺,在随后追赶而来的敌人面前,他儿子杀出重围。但代价是了自己。
至此,在一连串的打击之下,主人公的心态彻底变了。他终于明白,自己再也不能像过去那样做一个游戏人生的浪子,要家人或为家人复仇,都必须得变得更强大。于是他做出了一个新的人生选择——继承父亲的遗志,当一名。
而随着人物完成,电影的结局也不难预料——作为的男主加入到追捕毒枭的队伍中,粉碎了教父的贩毒,并最终亲手干掉了杀父仇人。
它的核心不是警匪之间的对抗,里面没有对毒品的,也少有激烈的飙车和枪战镜头。导演詹姆斯·格雷更关心的始终是人物的心理层面——面对极端的,亲情的拉扯,的,个体该如何选择。
好莱坞金牌编剧导师罗伯特·麦基在他的《故事》中提到——最优秀的作品不但人物,而且在讲述过程中表现人物本性的发展轨迹或变化,无论是变好还是变坏。
而本片优秀的地方就在于它的人物弧光处理得非常漂亮,片中每一处转折,人物的每一点变化,都非常真实并且符合逻辑。
导演非常精细地安排了一个个戏剧性事件——从男主哥哥枪击,到毒枭要干掉他的父亲;从遭到追杀,到父亲的死亡;然后通过这些事件不断给男主制造困境和障碍,一点点铺陈累积,最终人物做出决定,并承担起改变和成长的结果。
从文本上来说,你可以把它看做一部逆过来的《新世界》——本片讲的是一个有着大哥梦想的混混经过犹豫与纠结,最终成为对抗的;而《新世界》讲的则是一个对抗的经过矛盾与挣扎,最终选择成为大哥。
同时呢,你也可以把它看做低配版的《教父》——在《教父》里,阿尔·帕西诺饰演的迈克本是个非常反感家族事业的军人,他像《我们拥有夜晚》中的男主一样,有着自己的理想。
但随着父亲遇刺,兄长被杀,妻子炸成碎末,厄运接连袭来,家族遭受灭顶危机,不问家事的迈克才不得不站出来,继承老教父留下的家业,替家人复仇。
可以说《教父》和《我们拥有夜晚》都带着一种宿命式的悲怆与伤感——不论是迈克还是鲍比,他们最终都无力斩断那种根植在血脉里的联系。
所谓,从来都要受到来内自部族群与外部的双重挤压,甚至说,人的一种根本困境就在于,面对生活,我们往往需要以部分为代价来换取、来守护自己最看重、最珍视的情感。
那从这个角度看,迈克从军人到教父、鲍比从混混到的转变其实某种程度上也折射出我们的人生——纯粹的是个伪命题,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与无处不在,各种危机与困境总是在不断地挑战着我们的。
所以想成为一个怎样的人和最终成为怎样的人,几乎不可能完全重叠,这是生而为人势必要面对的一种缺憾。而我们要做的就是这种缺憾,坚守不该成为逃避必要的责任的理由,责任与压力也不该成为彻底抛掉的借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