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工作方案> 文章内容

这11位作家要用AI写科幻小说了

※发布时间:2021-5-22 8:59:27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AI辅助创作在2020年不是新鲜事,但在对艺术性、逻辑性要求都不低的文学创作领域,行得通么?

  「AI」的一方是一个名叫「AI科幻世界」的工具,源自创新工场DeeCamp人工智能夏令营,创作者是一支由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乔治梅森大学等国内外著名高校学生组成的队伍,创新工场大湾区研究院首席科学家宋彦博士团队为此提供了核心语言模型和工程指导。

  创新工场和传茂文化共同了一个名叫《共生纪》的实验。在这个项目上,从现在起直到12月,11位作家将借助「AI科幻世界」这个工具,创作不一样的科幻文学作品。

  创新工场AI工程院执行院长王咏刚介绍,这次用来创作科幻小说的核心模型是创新工场大湾区研究院在1000多块显卡上训练的中文生成模型,用了300GB的中文语料,其规模与GPT-2 Large相当,训练完毕后又用了少量故事数据做微调。

  一是创作模式,可以选择特定作家的语言风格,设定好故事背景和角色,之后写一句开头,后面就可以由AI来生成文本。

  每次AI会给出根据设定的背景和角色生成的4段简短的语句,作家可以选择其中一段,也可以重新生成。

  在《共生纪》发布会的现场,卧铺车上的冲动陈楸帆演示这套系统时,AI甚至写下了“的爱因斯坦告诉我们,那里曾经是一个黑洞,一个至今仍在运转的黑洞。”

  他们在一家外企上班,一所最好的公立大学。马斯克说,他们这里的工资高,福利好,离家近,而且离家近的同时代表着。但李白仍然对离开满心不满。离家近跟自己有什么关系,他想。

  他们昨晚喝得太多,在床上翻来覆去地睡不着。李白问马斯克是否想离开家乡去大城市,毕竟他在这儿做的事儿已经足够多了。马斯克想了想说,我想去看看海。

  王咏刚也认为,“电脑实际上是帮你在推动故事情节的,人机协作不仅是一个协作的过程,也是一个共同较量比拼的过程。”

  王咏刚当即答应,便找了个开源模型给陈楸帆,“当时就是RNN+LSTM的模型,跟现在的比不了。”

  陈楸帆把这个模型生成的一些句子,用在了小说《出神状态》里,这部小说也成了一部人机联合创作的作品。

  后来,《思南文学选刊》做了一个AI文学榜单,用一个AI来为700多部小说打分排序,类似手机圈的“跑分”,这个AI选出的第一名,正是AI参与的这部陈楸帆作品《出神状态》。

  后来巧的是,今年夏天DeeCamp上的几位同学在做「AI科幻世界」项目的时候,正好也联系到了陈楸帆,希望请他来做指导。

  而在以“半轻人”为笔名的业余科幻作家、创新工场王咏刚院长看来,这次《共生纪》实验更像是一次早期的尝试:

  “类似的NLP技术在在问答式搜索、对话式人工智能、商业写作等方面会有商用价值,不过创新工场目前没有准备看AI写作相关的公司,只是做个尝试,播撒种子,未来或许会有可以商业化的方向。”

  在王咏刚的规划里,一个更为完备的AI写作工具不只有当前生成对白、动作描述的功能,更重要的是情节的生成和有价值的文艺:

  “现在很多AI文学工具只是说你的文字有百分之多少类似某位作家的作品,但写作者真正需要的可能是一些更实际的。”

  

相关阅读
  • 没有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