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实习报告> 文章内容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越剧《梁祝》经典再现

※发布时间:2018-10-31 7:46:03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不同流派的越剧名家轮番登台,上演一出越剧经典之作《梁祝》,为紫金文化艺术节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可谓是家喻户晓,在民间流传已有一千七百多年,被称为“东方罗密欧与朱丽叶”。这个故事发生在浙江,晋朝女子祝英台女扮男装外出求学,遇遇书生梁山伯,两人意趣投合,相谈甚欢,遂在草桥上以蝶为证,义结金兰。

  同窗三年,兄长梁山伯对“贤弟”祝英台处处有加,而祝英台则对兄长的人品、学识充满仰慕,一首“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更激起她对梁山伯的爱恋,然而梁山伯却不知祝英台本是妙龄女子。

  家中来信,催祝英台速归。祝英台与梁山伯一相送,依依惜别。分手之际,祝英台假以九妹为名,为梁山伯说媒,他早来提亲。

  英台回家后,其父以门当户对为由,将她许配给太守之子马文才。山伯喜闻九妹就是祝英台,应约来祝家。楼台相会,山伯悲闻英台已许马家,两人别离,肝肠寸断。山伯卧病不起,最终抱恨死去。

  马家迎娶之日,英台身穿孝服到山伯坟上祭奠。忽然风雪大作,交加,坟墓自裂,英台纵身跃入墓中。霎时,“梁祝”化作一对彩蝶,双双飞去。这一曲超越时空的恋情的赞歌,为世代传颂。

  新版《梁祝》服饰精美,梁山伯和祝英台的扮演者魏春芳、章益清唱腔委婉动听,表演精湛,呈现出越剧经典的魅力。

  “梁祝”作为广泛流传的民间传说,也是中国戏曲舞台许多剧种经常改编上演的优秀传统剧目,在这些改编版本中,有很多已成为戏曲舞台上的经典。越剧《梁祝》无疑是其中之一,它被当作越剧的剧种代表作。

  经过几代艺术家不断的舞台实践,“梁祝”从折子戏、幕表戏、连台本戏到后来各个剧团的经典改编本,它已经成为越剧小生、旦角必修的看家戏。继各种艺术形式演绎的诸多版本之后,浙江小百花越剧团以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精心打造了这出新版《梁山伯与祝英台》。

  不同于传统表现形式,新版《梁祝》在剧情演绎、配装配饰、舞美设计上都力求创新与突破:在剧情方面,强化了戏剧冲突和人物剖析,让演出更为紧凑,且将“化蝶”铺衬设计得更为合理;在服装配饰方面,增加了扇子这一道具,让蝴蝶与扇子相结合,这一“神来之笔”成功地表现梁、祝二人“化蝶”的诗意。而在舞美设计方面,整个舞台被打造成一个华丽的,与梦幻主义的结尾更相契合。

  空灵写意的舞台,配以何占豪、陈刚的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贯穿始终,每次恰倒好处的运用都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如泣如诉的旋律为剧目更添东方韵味。

  浙江小百花越剧团是中国著名专业女子越剧表演团体,该团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博采众长,开拓创新,逐步形成了具有浓郁的江南气息的优美、抒情、黄菊内幕清新、细腻的艺术特色。这出新版《梁祝》自问世以来好评不断,如今已成为越剧舞台上的又一新经典。

  谈及这部戏剧的亮点,主创人员表示,新版《梁祝》既尊重经典,但不因循经典;既利用现代,但不现代。新版《梁祝》以歌舞演绎故事,使梁山伯与祝英台二人的相遇、结拜、同窗、楼台、相送、化蝶等经典桥段以既古典又现代、既传统又时尚、既中国又世界的现代舞蹈语汇方式呈现。

  此次浙江小百花越剧团在新版《梁祝》打造上,除了充分尊重经典,还重新打造内容,从更加人性化、更加人文的角度补全了 梁祝 故事发展和人物情感发展的线条,使得梁、祝二人由友谊向爱情的转变更为合理,从而在保留经典唱段的同时,将这个古老爱情传说年轻化和现代趣味化,实现了对“梁祝”爱情故事与越剧剧种的诗意与浪漫本质的最大化的整合。

  

关键词:经典言情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