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工作计划> 文章内容

杨卓舒:只有新兴产业才能解决中国经济结构不合理的问题

※发布时间:2021-3-8 23:40:36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采访时间:2014年11月23日晚上 采访地点:山东威海香水海假日酒店二楼会议室 杨卓舒:再有一个月烟威青高铁开通了,这样从到济南3个多小时,从济南坐上高铁以后,1小时20分到青岛,从青岛到

  杨卓舒:再有一个月烟威青高铁开通了,这样从到济南3个多小时,从济南坐上高铁以后,1小时20分到青岛,从青岛到这里(威海卓达)大约是1个小时。但是还有更方便的就是到济南的高铁,已经动工了,从济南到青岛的现在运行的100分钟(1小时40分钟),现在一条1小时的线正在修,这样从到济南1小时20分,从济南到青岛1小时,从青岛过来沿着海边就是经我们这里30分钟还有一条线,即将动工。这样算下来,从到青岛2小时20分,到这里40分,这样一共是3个多小时,实际这里就将和、和太原、和、和济南、和郑州、和大半个中国同城化了,到上海、到南京都非常方便,现在这里的客户上海、南京来的也越来越多。所以希望将来能够把这块当做你们的一个养肺之处。

  杨卓舒:是一个养肺之处,是一个避癌之处,避癌、洗肺,现在已经第一致癌物是霾,雾本身没什么大问题,是霾,而且它的不仅是肺部,是人的所有器脏,当然首先是肺。所以要是三四个小时的交通,今后都可以在周末下班的时候坐车过来,周一起早坐早车回去。人类社会进步一个很重要的特征就是人的活动半径的扩大。生活质量、幸福指数和工作效率、生产力的水平是和人的活动半径关联的,如果在京、津、沪、济、石、郑、太等地上班,能在这里工作,这说明你的生活质量、工作质量、工作水平、效率等等的都大大提高了。什么人最离不开?农民,而且是土法种地的农民,离开那一亩三分地在这啥都做不了了,连现代一点的农民都易地种地大承包。

  李宏彬:杨卓舒您好,我是《青年报》的记者李宏彬,我刚刚从雾霾之都来到咱这个风和日丽的香水海,通过两天的走访我感觉到咱们这是蓝天白云、空气清新、物产丰富、物价低廉、健康长寿之乡,也喜欢上了这个地方,甚至我们这些都有在这置业的这种想法。在此我有几个问题想跟杨卓舒交流一下。

  第二,香水海现在处在的南海经济发展区之内,随着科技的发展、技术的成熟,国家未来有没有可能从南海咱们这个地方架一座到韩国的跨海大桥?从跨海经济到跨国经济,会使我们南海让瞩目,如果有可能,您又会为此做哪些打算呢?

  杨卓舒:雾霾是中国第一大公害,因为人的底线就是能够平安的,如果有在车站、在广场、在幼儿园、在其它任何地方的时候,砍伤7个人这会全国,砍伤10个以上就是全国特大案件了,但是雾霾能侵吞多少人的生命呢?雾霾远比恐怖,远比杀伤力要大得多,要恐怖得多,因为它所的是人人。恐怖我们可以采取很多办法,有,有全民的总动员,有的,还有一些其它的政策,很多措施、办法,但是雾霾是无法防范的。如果雾霾不除,什么再先进的口罩包括空气净化器等等的,作用能有,但常有限,它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说你生活条件好,你拥有一定的特殊,粮食你可以自己种,自己搞山庄搞农场,水可以过滤,药品可以从国外进口,唯独空气谁都没办法。中国人说在生上和死上体现了最大公平,其实生也不公平,死也不公平,有的人做一个月子你知道多少钱吗?做一个月子60万,生公平吗?还有的是排不上产房的。死也不公平,对不对?死的不公平就不说了。唯独在雾霾上公平,只要你在那个地区,不管你是谁,你都没有办法,你都逃不出去。

  所以怎么解决这个问题?按照美国和英国伦敦的经验,要30年以上能改变,它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它也不是一朝一夕能解决的。所以解决这个问题无非是两个,一是逃离,有条件的情况下移民。当然我们主张向香水海移民,向我们山东,向蓝色半岛移民,向中国任何一个空气清新的地方移民。移民本身就是一种积极的态度,移民本身对雾霾区就是一个贡献。所谓减排还不如说直接减人口,减人口是最好的减排。如果在座这十几位记者朋友,你们就像我说的实现跨境工作、跨界工作、远距离工作,把家安在这里,起码你们就减少了、的十来部车,是这个道理不?十来部车就减少了十来部排放。以为例,周围有十个县市,一个县市假定10个乡镇,实际不只10个;一个乡镇假定有10个村,其实不只10个村;一个村子假定有500户,这是多少?这是50万户,其实精确的算,围绕的,就是直接影响空气的是100万户,是300万人口。100万户,到了这个季节就有100个小炉子,100个锅炉,100个烟囱,这是没有办决的,这是必须要燃烧的。APEC、开什么会也无法让这个停下来。但是想想看,如果这里有能力的人能换个地方生活,人口适当的减少,或者较大幅度的减少,这本身就减轻雾霾的压力。因此雾霾区的移民,移民者对雾霾区本身是一种贡献,人就是最大的物,人就是最大的污染体,我们人造成的污染还不仅仅是雾霾,这个就不展开说了。

  第二个那就是大家想尽办法,尽管要30年才能从根本上改善,还要想尽办法尽可能低碳生活。所以我反对两口子工资不到5000元,买个3-4万元的汽车,你有什么必要?没有任何意义的事情。所以这种消费观和过去的产业结构(当然这是上届、是过去留下的问题)需要调整、需要引导,尤其需要引导。如果要能持久的引导一些健康的生活方式,一次不管用,一家不管用,如果联合起来,不停地引导人们步行,能够步行上下班就步行,能够骑自行车就骑自行车,能用电动自行车用电动自行车,能够不用汽车尽量不用汽车,能够节省各种用品尽量节省用品,不是你富不富、有没有钱的问题。这个社会的价值观发生了很大的问题,这一届给中国社会的价值观重新定了位,我想是负有这方面责任的,如果大家都自觉,他会很大程度上减轻一些,不会从根本上改变,会减轻。那么对于离开雾霾区的人们,我想,对于那些经济非常充足的、购买力很强的人,这应该不是什么大问题,就是再买一套房子的问题。但是这里面还有很多人一下资金比较紧张,那应该怎么办呢?实现以房换房,就像我过去讲的以房养老一样。比如说我在某个雾霾区,我在这里有一套房子,我居住在二环以内,这房子现在已经售价1万了,我拥有120平方米的房子,这就是120万。但是我到东部沿海买房子,可能只有5000元6000元/平方米,而且我也用不了那么大房子,我用个80平方米的就够了,6000元/平方米,80平方米是48万,我加上安家费,再加上12万这是60万,可是我原来那房子我能卖120万,拿出那60万余下的钱右眼皮跳测吉凶再做投资,创业投资、理财投资、健康投资、养老投资都可以。

  特别是我要强调一个标准,如果我不强调这个标准会使一些人感觉到人们都走了怎么办?不把城市生产力了吗?消费力了吗?不会的。这个标准是他只要能走得开,就说明这个城市已经不需要他了。这里没有高低之分,没有对错之分,没有之分,只要能离得开的他就一定是多余的,你想我说的是这个道理吧?我从这个城市能走开,说明我对这个城市就是多余的。你看我离开这么一段时间了,一方面我们还有好几千员工在那建设、贡献,但是我离开了,我们全国现在发展了几十个上百平方公里的大项目,我在那块儿我就是浪费、我就是多余的,我走了我就带走了几部车,就少了一些排放,所以PM2.5往下减弱的这里边有我微小的一点点贡献,我都能离开,还有谁不能离开呢?我都是多余的,我想那多余的人就太多了。走吧,给别人腾地方!

  

关键词:恐怖岛杨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