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工作计划> 文章内容

网络恐怖小说红极一时 文学进入装神弄鬼时代?

※发布时间:2020-6-27 3:17:49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明朝那些事儿》的作者“当年明月”去年以过千万的点击率在网络上红极一时,并先后出版了两本书。

  同时,由恐怖小说《三岔口》改编的电影《门》刚刚首映,恐怖电影《心中有鬼》在公映之前便已经委托网络写手将剧本改编成小说。放眼网络,时下各个“恐怖”、“灵异”论坛的点击率惊人,原创作品如雨后春笋,“鬼古”、“粉丝”守得如痴如醉。

  在中国的文学史上,神怪类作品向来力量“单薄”。如今借助网络的力量,恐怖灵异文学以一种汹汹来势撼动着梦到找不到回家的路主流文坛,它被认为正在成型,并“叫板”武侠、言情等小说类型。广东省文联专家认为,网络让大众进入一种“片段阅读时代”,继恶搞文化后,日渐成型的恐怖灵异文值得注意和加以研究。

  首都师范大学教授陶东风则认为,装神弄鬼已经成为当今中国文艺界的一个怪象,不独玄幻文学是如此。它所表征的恰恰是我们这个时代艺术想象力的极度贫乏和受挫。

  “这是一种社会,还是一种文学?”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黄伟这样问。在恐怖灵异小说走红的背后到底有着怎样的文化心理支撑?哪些人在写?又是哪些人在看?中国文学是不是真的进入了“装神弄鬼”的时代?

  25岁的Tina身形瘦削,内向不多话。在现实中,这个来自粤北的女孩每天朝九晚五穿梭在广州的楼群之间,过着有规律的公务员生活;在网络上,她文采飞扬,分分钟可以写出洋洋洒洒数千言并得到数以万计的点击率,而且拥有着恐怖灵异小说圈子里最资深的粉丝“纳米”,人数以千计。

  时间倒回2000年,她还是广州一所师范大学的大一学生,学习中文和法律,空闲时写写科幻小说,逛逛逸仙时空和水木。“之前我一直是写科幻的,但是发表到网上之后回应者寥寥。当时正好对《聊斋志异》发生了兴趣,于是产生了写作灵异小说的想法。”在这个“偶然”的驱动下,一部以中山大学为原型的校园恐怖小说就此诞生。“我选择中大为原型的原因是因为刚好冤鬼的灵感和故事原型都在中大。而且我觉得中大的校园气氛有比较浓郁的书香气息,更符合小说中的意境。”

  《冤鬼》在逸仙时空率先流行起来,并在各大论坛迅速走红。至今,文中提到的地名或者典故在许多中已经演绎成为现实。《冤鬼四步曲之二樱花厉魂》中有条樱花,于是武汉、南京等地的樱花都在“纳米”的眼里有了灵异色彩。天涯网友“樱花恋灵”说:“南京有个中山学院,通往中山学院有条也叫樱花,还有个樱花小区。有天半夜,过那条看到‘樱花’两个字吓得我没敢往前走,调头就往家跑。”

  武汉大学一向以樱花闻名,同样有一条樱花,这点使得许多人误以为小说第二部的原型是武大。Tina说这是个连她也不敢相信的巧合,“我写樱花纯粹只是因为我喜欢这种花,认为这种花代表着凄美,在武大的‘纳米’告诉我之前,我还真不知道武大有樱花。这也难怪很多人认为第二部写的不是中大,是武大。”莲蓬版版主莲蓬说:“后来出现的很多有影响的以校园为背景的悬疑恐怖作品,多多少少都带有《冤鬼》的影子。”

  写恐怖的人往往先要体验恐怖的感觉。对于这点,Tina说,这几年下来,她的胆子没练大,倒越练越小了。“恐怖并不是我刻意追求的元素,但是为了让小说逼真,我的确有让自己沉浸于恐怖的氛围当中,直到心里发毛才开始提笔写作。”虽然写鬼怪,但是Tina自己并不是很相信,而是更多地以鬼怪作为一种手段,而她想要达到的目标是震撼、劝人。

  

关键词:恐怖学校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