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6月24日,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出席在举办的中美二战合作图片展活动。图为刘延东参观图片展。 中新社发 张蔚然 摄
中新社7月7日电 (记者 马海燕)在中国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78周年之际,四集纪录片《与阴霾——德日二战反思录》在中国国家,引发对战争与和平的思考。
6月6日至9日,该纪录片中文版在首播。7月2日至9日,央视综合频道和中文国际频道再次该片。同时,该片被译为英语、俄语、法语、德语、日语、韩语、西班牙语和阿拉伯语等八个语种。
同为战争的国家,战争,日本否认侵略,为什么会有如此差别?该片将二战后与日本从到层面的反思过程进行了梳理。除采访中、德等国的专家学者,该片也采访了鸠山由纪夫、姬田光义、金子安次等日本前、学者、老兵,甚至有日本右翼代表。
南京大学教授周凯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历史不容忘记,范冰冰和王学兵反思是为了让下一代获得正确的认知,纪录片的力量就在于真实。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用纪录片的形式呈现真实的影像和权威采访,让人们重温那段历史,有利于让中国静心反思,也可以让世界了解历史。
片中直陈两个国家战后初期对战争的程度是导致两种历史态度的根本区别。众所周知,从一开始就表示出对主义的反思,通过数十年的不懈努力,建立了战争的系统机制;而日本战后由于美国对天皇制度的,导致对战争责任的追究不彻底,随后的冷战日本又成为美国在亚洲的合作者,使得日本从未彻底反思战争。
战后,向国家和民族付出了过千亿美元的巨额赔偿,还与波兰、法国等国以共同编写中学历史教科书等方式,实现了民族和解。而日本在战后几十年里,却因修改教科书、不承认侵略、参拜有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等,而与亚洲邻国不断发生冲突。
日本外务省前中国课课长浅井基文在接受中国采访时表示,这部纪录片着眼大局,从日本与在历史教科书以及教学方面的差异切入分析,这一视角难能可贵。从客观上来说,这一纪录片能够起到的作用。
当时任联邦总理的勃兰特向华沙俯身时,时人评论道,“勃兰特去,德意志站起来。”2014年,总理默克尔在大学时再次表示,历史历历在目,没有人能够撇清关系。每个人都必须反思自己在过去的作为和,这是一个痛苦的过程,但正视历史的做法是对的,可以让后代不要重蹈覆辙。从勃兰特到默克尔,对战争的态度始终未变。
但日本的人物却每每因为参拜靖国神社被国际社会,从回避战争责任的裕仁天皇“终战诏书”、到模糊战争责任的“一亿人总”、再到安倍晋三正面挑战国际审判的“侵略无定义论”,日本右翼保守扭曲历史的性比想象的更甚。
大学当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院长刘江永表示,纪录片中真实的记录使人进一步认清,一个国家若要走正确的道,必须勇于正视过去历史,汲取历史教训。只有这样,一个国家在国际上的形象才能有根本的改善,与国际社会的关系才能改善。
周凯说,今天人类文明仍然面临大规模的,反对战争、和平仍是共同面临的重任。在关键历史节点上,人们重新吸取战争的教训,思考如何才能不让历史悲剧重演,不任何否认侵略历史、美化侵略战争的言行,既是对历史负责,也是对世界负责。(完)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尴尬。东莞外来工群像:每天坐9小时 经常...668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