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满2岁7个月。今年的9月1日,和她差不多大的一些小朋友,可能有的就将上幼儿园。常常妈妈们见面也都互相会问,什么时候送孩子去幼儿园啊?打算上什么样的幼儿园啊?每对父母心里,都盘旋着同样的问题。
今天推荐一部纪录片《幼儿园》。在这部毫不理想化也不概念化的影片里,孩子们的真实的面貌,状态和情感……极为动人。
或许可以先介绍一下这部纪录片的导演。纪录片《幼儿园》的导演张以庆,之前最有名的作品,是广为人知的《舟舟的世界》。记录下一个智力残障的孩子舟舟,对音乐的热爱以及他的惊人表现。属马的今年多大这部纪录片,界上引起了广泛的震动。
《幼儿园》同样赢得了广泛的赞赏,国际评委认为,这是一部“寓言式的”作品,既“完美地展现了童年生活本身”,又“非常清晰地展示了儿童世界是世界价值观的折射”,“全世界每一位观众都能产生共鸣”。所谓真实的童年生活本身?在《幼儿园》里,究竟是怎样的呢?
这帧画面一下子超越了所有概念化,脸谱化的幼儿园图景。它关注真实的孩子,并不理想,也不单纯的孩子。
这是孩子们入园的第一顿饭。许许多多孩子都是一边流着眼泪一边吃完,老师们太忙了,真的顾不过来。
武汉的幼儿园历史悠久,中国的第一家幼儿园就是一百多年前由张之洞在武汉创立的。他几乎跑遍了武汉市所有的幼儿园。
这所幼儿园面积很大,园舍都是两层的苏式建筑,对许多成年人来说非常亲切,这正是张以庆要找的“幼儿园”。
于是他们从2001年5月开始筹拍,经过3、4个月观察和准备,于当年9月正式拍摄,历时14个月前期拍摄工作结束,最终制作成了这部中国幼儿园实录。
小男孩儿没有理解老师的意思,于是也没有人再顾得上他。他就不停地把这把椅子放下来,再费劲地搬上去,他用身体扶着椅子,怎么也理解不了这把椅子为什么就是放不好……有太多他们小脑袋里理解不了的事情,但是这个时候,他们只有一个人独自去完成。
在她的好朋友,这个红衣服的小男孩儿被另一个孩子打了之后,她吃饭的时候,用小勺分了一个肉丸给他。一个极其自然又温柔的,小小的安慰。孩子多可爱。
在每次入园季到来的时候,各种入园书单满天飞。但是书单通常关注的,都是父母如何帮助孩子,纾解入园焦虑,分离焦虑,人际交往焦虑等等具体的问题。
对孩子们来说,这其实是一个异常的心理成长阶段。在这中间,孩子们的内心的乐与苦,并不为太多人关注。
这帧画面上的孩子,他的妈妈每次都是最晚来接他的。在那个时间段里,影片真实地记录下,这个孩子如何地忧虑和不安。
因为教室里有一前一后两扇门,他不确定自己的妈妈会从哪扇门来接他,于是他来回地走,来回地张望,一次又一次失望……
在大人的世界里,可能有太多的事情,比接这个孩子回家要重要得多;但是对这个孩子而言,妈妈什么时候来接他,是唯一天大的事情。
正如张以庆说,“纪录片工作者,就是用生命去交换有意思的镜头。”他的这些镜头,让每个孩子的父母和老师,都被触动。
大家都喜欢的共读推广人粲然,在自己的孩子米尼该上幼儿园的年纪,最终自己办了一所“三五锄”。她把她自己对教育的希望,教育的观念,对教育的思考,融入到办园中,幸运的是,她找到了许多志同道合的伙伴。
“这是我个人化的东西了,想到幼儿园我就联想到了这首歌…《茉莉花》这首曲子很包容,忧伤可以,抒情可以,怀旧可以……”
张以庆说,幼儿园的园长,最开始不能接受影片将他的幼儿园和孩子们拍摄成这样,但是张以庆的话最终打动了他。
“面对现实确实不容易,但你总得对几十年后负责任,我们应该想到的是,这些孩子在10年或者20年之后再看这部片时候的感觉。因为我们想表达的不是一个个体,而是这个社会共性的东西。”
我和满满爸爸是研究生同学,方向是电影理论。一同看电影聊电影,一年上千部电影的观影量,在还没有满满的时候,是我们惯常的业余消遣。
现在正在卧室里酣然入睡的那个小儿,瞬间就会长大,瞬间就会被社会,被集体空间所裹挟和影响,瞬间,我们在她生活中占的比重,我们起到的影响,会越来越小越来越远。(爸妈营微信号:bamaying)她最终,要一个人,去适应,或者不适应这个世界。
比如,首先要适应一所小小的她,完全陌生的,还不能够去理解的,也不是那么能够理解她的,一个处所,一种机构,一种体制,那就是,“幼儿园”。
文章由325棋牌提供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