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学习心得> 文章内容

浐灞作为西部典型案例 入选《生态文明录》央视纪录片

※发布时间:2018-8-15 20:53:20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清水曲桥畔,红廊绿柳边”,如今的浐灞风光旖旎,人文荟萃,抒写着一篇篇“浐灞长歌”,而“八水绕长安”不再只是西安美丽的回忆,“水韵林城,美丽西安”已然成为现实。

  11月28日至12月1日,2套精品财经纪录栏目了电视纪录片《生态文明录》,浐灞生态区作为西部典型案例入选本纪录片第二集《共同的家园》。该纪录片是经部批准,由中国出版集团组织拍摄,纪录片共四集,从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意义、案例、径等多方面,深入浅出地阐述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历史、时代背景、重大现实意义及推进举措等,对宣传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纪录片第二集《共同的家园》把浐灞生态区作为西部典型案例,对浐灞生态区在历史变迁、生态治理成就以及生态文明发展等多方面进行了拍摄取景,通过翔实生动的案例,展现浐灞生态区生态文明建设。浐灞生态区党工委杨六齐在片中接受采访时表示:“生态应该是这个城市的基准色,生态和人文应该是这个城市立城的基础,作为一个新的城市,应该把生态运用到城市整个的开发、建设、管理之中,那么在起初的时候就要把生态放到优先考虑的最高标准。”

  浐灞生态区成立以来,本着“让河流休养生息,让生态流入城市”的发展,从生态治理入手,从最初的清淤、恢复河道、防洪建堤、植树种草开始,到流域综合治理、生态、生物多样性恢复,累计完成雁鸣湖、桃花潭、广运潭等重点生态治理修复工程,完成河道整治提升。截至目前,生态区了西安世博园、西安浐灞国家湿地公园、西安桃花潭公园、浐灞滋水公带土字旁的男孩名字园、西安雁鸣湖休闲公园等五个城市生态公园,其中已成功获批国家3以上旅游景区三个,区域新增水域湿地面积955.9公顷,河流湿地覆盖率达13.2%,累计形成林地近1371.6公顷,林地覆盖率达15.4%,生态用地比率达到24.6%。据测算,仅浐灞河两河三角洲13.5平方公里,平均每天吸收二氧化碳900吨,产生氧气650吨,年滞留粉尘1090吨,极大地提高了西安市整体空气质量,缓解了城市噪音和热岛效应。

  随着生态修复和提升,鸟类种类由2005年的63种增加到如今的206种,已探明植类48科180种,湿地动物27目50科约150种,其中国家一、二级动物13种,具有较高的生物多样性价值,浐灞生态区已成为西安地区重要的库和基因库,更是一座演绎多相辅相成,人与自然共生共荣的和谐舞台。

  西安浐灞生态区建区以来,一直秉承“绿”色发展脉络,用行动彰显“生态先行、生态求真、生态留白”发展模式的可行性。大水大绿的自然景观,远高于世卫标准的负氧离子含量,让这里成为古城西安的城市“绿肺”,浐灞生态区也由此获得西北地区首个国家级生态区、国际绿色生态示范城区、全国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等荣誉称号。 记者 王天怡

  本文由 恒宇国际(www.neivn.cn)整理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