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学习心得> 文章内容

一位老人 一部单反 N次历险 他用纪录片守护秦岭动物世界

※发布时间:2018-7-16 17:50:27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生长在秦岭北麓周至县大山里的焦彦文,在退休后重启年轻时魂牵梦绕的秦岭动物世界拍摄计划。他自筹启动资金,手持单反屡次进山,历尽艰险4年拍出纪录片《野性秦岭》,意外摘得国际纪录片盛典大,上线万次。他从摄影爱好者到“最佳导演”,源自对故土的沉沉热爱化作守护的决心。今年64岁的他停不下来,又了记录秦岭动物世界的新征程。

  黑河森林公园附近,曾是焦彦文少年的家。去一趟平原走两天,翻两座大山和无数座小山。封闭的大山是动物天堂,豺狼虎豹遍野、林麝斑羚出没,河溪里鱼儿伸手可抓……“动物常常会闯入农户家。但那时候穷啊,秦岭的馈赠让人安然度日。”焦彦文记得农闲时节,生产队组织猎人上山捕猎,每次收获满满。他小时候,不是上山采中药,就是下河捞鱼,从没空过手。

  上世纪60年代中后期,秦岭的封闭被打破。工业文明的号声在深山老林里吹响。网状的公、电站的修建……动物少了,鱼也少了。风吹过大山深处,焦彦文长大了还离不开秦岭。师范学院毕业后教书,开始爱好摄影。1988年他在周至县厚畛子乡任职,遇上竹子开花、熊猫无食,全国掀起抢救运动。“周至县辖区的秦岭山区,民间说经常发现大熊猫,可有痕迹没实据。”

  30年前的8月,焦彦文和一名乡干部到周至老县城完成工作后,借了两台机,让村民带去高山碰运气。当天发现了两只正在打架的大熊猫,他激动地赶紧拍下。“秦岭北麓有大熊猫”从此被所知。

  “当时要是有摄像器材就能记录下活动画面,该多好。”两年后,焦彦文在央视看到法国电影《熊的故事》,震撼更深。他着急啊!秦岭里那么多野生动物有的已快,可他没有时间、资金、器材和技术。拍秦岭野生动物纪录片的,就此深深埋下。

  穿过岁月的光,心愿在退休后有时间实现,准备却早已开始。“考察拍摄器材、关注摄像技术,反复看优秀自然类纪录片,像《迁徙的鸟》《微观世界》《海豚湾》等。”焦彦文回忆,2006年工作调动至周至县林业局,和巡护员深入调查野生动物的机会多了,拍摄念头更坚定。“秦岭野生繁多,应该有自己的纪录片。”

  他开始从摄影爱好者转型为视频拍摄。经过6年筹备,2012年《野性秦岭》投拍,焦彦文此时退二线年。他寻找合作单位和资金无果,干脆从亲戚朋友、银行借贷筹措了10余万元启动拍摄。“买不起高清器材,反复考量最后用单反相机。”拍的前一年,他与别人合作在老家栽下几亩珍贵树种,以应对日后还债。

  买器材、野营装备,雇人背包供给,他迈出拍摄第一步。可难题接踵而来——单反相机拍视频重重困难;不能自动跟焦、无法推拉摇移、开关机声音打扰动物、同期声不好解决……开机时间长了机身就烫手、屏幕出现马赛克。开机使用时限不够,是野外长时间拍摄最致命的弱点。

  交通也是难题。他没车也不会开车,只能背着包坐公交再租车,到原始森林里的无人区异常费力。一次为了拍到蓝喉太阳鸟夏天吃樱桃的画面,他凌晨出发,一8次换车才到目的地,拍到两个珍贵画面。

  拍摄花钱如流水。“有时小儿子和我进山,有时就雇人背东西进山。”他进山一次几天或十几天,少则三四千元多则五六千元。到2016年年底,40多个月拍到100多小时素材,制作成94分钟的两集《野性秦岭》,耗资共达60多万元。

  64岁的焦彦文很瘦,过敏体质,春季只能硬着头皮进山。“我花粉过敏,多种水果过敏。稍有不慎,过敏性鼻炎、眼结膜炎、咽喉肿胀和支气管哮喘就会发作。”身体用药物控制,极端里的多不胜数。为拍一群秃鹫的生活画面,他43天疾行14次,爬上2600多米高的秦岭山原。他曾和儿子带着蔬果干粮,在无人区蹲守8天,只剩最后一个西红柿,互相推让。他一人20次深夜前往3500多米高的太白山巅,疾风吹得人、相机、三脚架摇摇欲坠,最后绑石头坠住三脚架完成拍摄……

  动物带来的险情也不可控。追拍一群血雉,他差点摔断小腿,伤口两年才长平。追拍金丝猴群,被脚下的藤蔓跘倒,趴伏在雪地的竹茬子里,差点“毁容”……“常年在林子里爬岩上壁,小腿旧痕未愈、新伤又来。”焦彦文说很多人问他,这片拍出来能挣多少钱?

  放弃休闲的退休生活,花钱费力在中拍野生动物。“野外最难的时候,我也问自己这样自讨苦吃是为了啥?”答案,就在那一帧帧珍贵的秦岭野生动物影像里。

  “长期观察和拍摄野生动物,看到太多有趣的生命现象。它们对人类的依赖和神秘感,让我终生难忘。”焦彦文说,很多野生动物有丰富的感情世界,它们喜欢与人类共生,也很善良。

  纪录片《野性秦岭》上集的主角是绶带鸟,下集的主角是羚牛。上集中,一对绶带鸟“夫妻”筑巢、繁育、送幼鸟飞离巢穴,生命过程感人。但是,难忘画面却在最后面。“当幼鸟展翅飞离,我卸下了相机。可绶带鸟‘父亲’突然飞回,将巢内幼鸟粪便衔出飞远。”焦彦文迅速重新装好设备,终等到它又飞回,清理好巢内的脏物,才彻底飞离丛林。“环保的动物,尊贵的行为!人类没理由不尊重它们生命的。”他得站了5分钟缓不过劲。

  完成拍摄后,他被匮乏的资金逼上了梁山,摄影、制片人、场记、编剧都是他;制作、配音只能交给制作公司。4个月后,《野性秦岭》面世。凭此片,他在2016年12月举行的第四届“中国镇江西津渡国际纪录片盛典”获得“最佳导演”。“去领的时候,我刚还完一笔贷款,可以说快身无分文了。”如今他仍有10多万元的外债。

  2017年年底,爱奇艺上线了《野性秦岭》多个版本,累计播放量超过10万次。焦彦文接到多个视频采访、央视专栏的嘉宾邀请,可他觉得自己不够专业,都了。今年春节后,他进秦岭一个多月。“我本来打算不拍了,可还是放不下。”他这次进山,因为意外拍到了一个从生到死的全过程。

  一部《野性秦岭》,从筹备到完成,他用了10年。如今年纪大了,身体有点吃不消,他也认为好的设备和专业团队才是一部纪录片的标配。“我想三年内再拍一部反映秦岭自然风光和野生动物的系列(四集以上)纪录片。”梦想想要继续,帮助不可或缺。焦彦文希望有支持与合作的力量加入,一起完成对秦岭、对自然、对故土的炙热记录。

  本文由 790游戏(www.790.kim)整理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