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鲸传媒8月15日文:医疗纪录片《人间世》第一季正式收官,最近,这部由上海和上海市卫生计生委联合策划拍摄的纪录片,火爆社交网络,在豆瓣上获得了9.7高分,很多人表示看的时候从头哭到尾。
日前评论文章认为,这部纪录片之所以热播,除了高度专业的纪录片品质,主要在于其塑造医生形象和展现医患关系方面,从一开始避免陷入了医疗纪录片常有的套。
据方,Knews介绍,从2014年冬天开始,《人间世》摄制组进驻上海各家医院,拍摄,记录,将发生在医院的人间故事,一一呈现出来。两年的记录,最终成为过去两个月每周末呈现出来的45分钟。
编导缪磊说,为了拍这部片子,公司共安排了8个摄制组,“片场”覆盖上海多家医院。她所在的团队从去年9月开始,在上海瑞金医院“蹲守”了半年。
导演周全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在策划阶段各家医院沟通时,医生们就主动提出:千万不要把自己包装成妙手回春的角色,而是要尽可能真实记录在手术中出现的各种为力的场景。
评论说,《人间世》摒弃了“套”,描绘了医生内心的痛苦、生活的挣扎等真实的画面,还有网友这样留言,“看多了太多完美的医疗宣传,这样的角度更让人。失败也是医生和家属必须面对的,绕开这个话题谈医疗是不完整的。生命有痛,有你真好!”
在第一集《救命》开篇就说到,“病人命悬一线,手术惊心动魄,最后大获成功,这几乎就是医疗纪录片的“套”。而《人间世》的不同就在于,它在第一组镜头就了手术中的“不完美”,说难听点就是失败:在第一集中,瑞金医院心外科主任赵强接诊了马凡综合征患者、27岁的王斌。这种先天性疾病,被称为“死神代名词”,患者的主动脉随时会撕裂,因大出血死亡。要救他,就得把的主动脉都换工血管,这样做等于“半个人要剖开”。赵强接下了手术,可惜的是术后第二天,王斌出现急性肾衰竭,没挺过来
除了塑造人物时真实到为力的影像感受,《人间世》更让我们了的医疗:医疗资源的短缺、医患之间建立信任的艰辛、重大疾病高昂的治疗费用、而看病也还存在着医患之外的矛盾。
尽管如此,在口碑爆棚之外,也出现了不同意见。有人质疑“拍摄影响治疗”:“拍摄很难说会不会干扰到手术发挥,而病人以及家属在危急时刻面对镜头,会不会加剧他们的紧张感,都值得进一步考量。”
还有人认为纪录片有情感倾向失衡的问题:“体现了医生的辛劳、工作的和治病救人的胸怀,试图借此呼吁对医生的尊重,但是医患关系不是一味理解医生就能解决的,有点肤浅,缺少反思力度。”
《人间世》总导演周全回应说,“老老实实记录,真真诚诚表达”是主创团队的原则,无论片子是否完美,都一定是真实记录的结果,不存在任何事先导演和安排的成分。谈到拍摄的初衷,他说:“我们希望以医院为原点,通过观察医院这个社会矛盾集中体现的标本,展现一个真实的人间世态,既有人性的,也有人生的无奈。”
据悉,《人间世》拍摄时间接近两年,深入医疗和手术台一线,直观地展示医生在和死神赛跑中出现的种种状况,有医生面对失败时的无奈和挫折,有面对人生终点时病人的告别,也有面对未知时家人的焦灼等待。而在拍摄时,摄制人员将所有器材都“穿上了”防菌服,即使是病人的血溅到自己脸上都丝毫不为所动,个中艰辛可见一斑。
医院一向是影视作品辈出的地方,从国外的《白色巨塔》到最近《急救室的故事》,其共同点就是将医生拉坛,还原成喜怒哀乐的一群人。
比如收获高口碑的《急诊室故事》,同样将镜头对准医疗现场,收视成绩也很亮眼,许多人也表示是“之作”。它的拍摄地点在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只不过采用的是固定摄像头,而非移动的摄影机。医生和病人往往意识不到自己在被拍摄,这样尽可能地减少对诊疗的打扰,医生习惯之后,也很难掩饰自己的真实情绪与日常习惯,导致拍出来的纪录片更加真实,减少演绎成分。
其中,卫视的《生命缘》在国内是此类节目的先行者:将触角延伸到急诊室、抢救室和手术室,既有镜头,也有安装在急救车、抢救室、待产室等场地的吸盘式摄像机,观众将从中触摸到医生和患者在刹那间的状态。
但但从类节目来看,由于要考虑到病人隐私、医疗伦理、观众对画面产生不适,以及我国特有的医患矛盾,纪录片产量不高,相对成功的产品也不多。像《人间世》这样的真实影像,或许提供了新的思。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