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学习心得> 文章内容

星辰V视

※发布时间:2016-8-23 20:45:37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我成长在陕南一个小县城里,爷爷在上个世纪四五十年代曾经是照相师,我家里有许多箱子里经常可以翻到相纸和一些老式座机摄影器材,我非常喜欢摆弄这些老古董。16岁时我考到无锡读中专,学校有摄影小组,我拥有了第一台海鸥df-1相机配一个50mm标头。那时我常跟蒋老师出去太湖采风,一次从老师美能达700的相机中看到和我的海鸥相机看到的视角完全不一样,我觉得非常不可思议,老师说他装的是24mm广角镜头,这给我留下很深刻的印象。

  1992年毕业分配到西安工厂上班,因为摄影特长成为工厂的摄影干事,那时厂区2000人的证件照都是我拍的,拍摄了一个多月,当时拍黑白胶卷,自拍自洗。每年的节假日我都去拍摄西安城墙周边地区的名俗生活,1994年获得西安青年摄影展二等奖,这为我打下图片摄影打下坚实基础。我从报刊杂志了解到北京电影学院和北京广播学院是中国学习摄影的专业学府,随后写信给电影学院摄影系沙占祥老师,他竟然给我回信了,告诉我摄影专业招生的一些要求,这封信我现在还保留着。我从94年到96年连续3年到北京考学,1996年终于考上电影学院摄影学影本科班,在校四年受到了系统的电影教育。2000年毕业后我就留在北京发展,但刚开始几年没机会拍电影,我就拍电视剧谋生和业余时间我拍独立纪录片,《西站非典》《像灰尘一样飞》获得2004年韩亚短片电影节最佳纪录片奖,伊朗伊斯发罕电影节评委会奖等。2005年至2007年在央视拍摄澜沧江-湄公河纪录片,2006年2010年和加拿大张侨勇导演拍纪录电影《沿江而上》《千锤百炼》。

  《沿江而上》是在2005年和2006年拍摄,2007年制作完成。当时正值北京奥运会申办成功,欧美普通老百姓是从影视方面去了解中国,许多人还停留在伊文斯,安东尼奥尼、张艺谋拍摄的电影的那个阶段,而对经济高速发展的当代中国缺乏了解。三峡工程是全球最大的水利水电工程,那个时期国内也出现了一批以三峡为背景拍摄的影片,比如《三峡好人》《淹没》《秉爱》等。

  但《沿江而上》是张侨勇以一个海外华裔导演回归大陆的视角解读这些变化,我们以直接电影的方式拍摄,独特的剪辑和精良的后期制作,2007年在获得加拿大十佳电影,入围2007年IDFA阿姆斯特丹国际纪录片电影节竞赛单元竞争伊文思奖,2008年在美国电影院线上映,2008年获得金马奖最佳纪录片奖。美国PBS电视台是预买制片方,为片子申报艾美奖EMMYAWARDS,我2009年获得最佳摄影奖提名OUTSTANDINGINDIVIDUALACHIEVEMENTINACRAFT:CINEMATOGRAPHY。

  2009年9月我荣幸参加了在纽约的艾美奖颁奖,印象深刻的是国外纪录片类别相当多,其中创意型纪录片制作非常工业化,例如《沿江而上》在加拿大的后期方面,花6万美金做声音制作,包括声音剪辑,音乐录音,作曲,拟音,混音等,画面的数字中间片DI在蒙特利尔的Technicalcolor做的,还转了35mm胶片,这完全是电影制作的流程和工艺。

  困难主要来自两方面,首先导演需要协调主人公和家庭的关系,毕竟他们不是演员,我们要跟着他们的生活节奏走。其次涉外游轮不能随便拍摄,上面许多外国游客对摄影机很敏感,我们制片下了很大功夫。摄影方面,主要挑战是需要超强的耐性,吃饭睡觉时不能松懈,有点像打仗24小时备战,随时都会冲锋,军号一响立刻出发。

  纪录片拍摄需要时刻保持待命状态,你身边的人物故事瞬息万变。《沿江而上》开篇时游轮过大坝的镜头是我们第一次登船过大坝时抓拍的,第二次大坝蓄水就不让游轮过了,要是第一次船经过没拍好,以后就没有机会了。时刻保持拍摄的警觉,事先需要和导演沟通,弄清楚每一个阶段拍摄的重点,逐一列出来做好笔记。到了现场,摄影机永远放在伸手能拿到的地方。做纪录片对意志、体力都是个考验,我长时间拍摄纪录片肩扛机子,颈椎落下毛病,前年刚做了手术。

  我2008年把握住去学习韩国电影工业的好机会,那一年的AsianFilmAcademy,校长Dean是侯孝贤,Cinematographymentor是黄岳泰,Directormentor是菲律宾导演曼多萨(情欲电影院、基纳瑞2009年戛纳最佳导演)。学生面向亚洲选择有经验的电影从业者,经过几轮测试遴选出24个人,最终选定两个剧本。

  大家9月初大家到韩国,边学习边拍摄,三位老师为我们总结了他们的电影经验。我们拍摄时所有的摄影灯光设备和场地演员都由韩国提供,其实就是一个强化的拍摄班底,短片拍完立即制作完毕,参加釜山电影节。印象比较深的是韩国的电影工业整体水准比较高,工作人员很规矩,严谨敬业。

  纪录片和故事片像面粉和大米,两个对人都有好处,没有哪个更好之说。又像上面提到的表演,我相信演员在话剧舞台表演后对他演电影是有帮助的。这和拍纪录片到拍故事片类似,两方面互有补充互有营养,都强调视觉影像化帮助导演叙事。达内兄弟的电影就是最好的例子,《罗塞塔》《孩子》《儿子》《两天一夜》看上去有纪录片的质感。

  哈斯克尔-威克斯勒,罗杰-迪金斯等一大批好莱坞著名摄影师都从纪录片拍起。纪录片的挑战在于不可复制,机会转瞬即逝,很考验摄影师捕捉能力,要求机智敏感,技术必须过关。根据摄影师个性不同,每个人对故事的认知,在现场捕捉、光线处理上都有区别,创新是非常重要的。

  除了上面提到的两位大师,还有很多,格雷托兰《公民凯恩》、高登威利斯《教父》、斯特拉罗《现代启示录》《末代皇帝》,阿尔忙都《天堂日子》。最近在电影资料馆我又看了麦克查普曼70年代拍摄的两部佳作《出租汽车司机》《愤怒的公牛》,影像表现叹为观止啊。

  开机之前做好功课,需要充分沟通,画面、影调,色彩的构思。最好在一起拉片,和导演思想碰撞越多对未来拍摄越有利,不能等开机前一周再找导演沟通,那时导演忙着定演员,有的在开机前一天还在改剧本,摄影师裹在其中,一定要找到自己的位置,做出视觉参考图和导演交流,最后使用光电技术手段想方设法把去实现画面。

  今年在深圳大学拍《年少轻狂》的大场面夜戏,颇具挑战,六七个主演明星和500位大学生群演一起拍摄歌舞。每个明星档期和每天的工作时间有限,平常一周的工作量要三天拍完。所以我提前跟导演、美术、灯光开会沟通拍摄流程,做好各方面的准备,和制片要两个吊车,跟灯光师确定灯放哪个楼顶,和美术确定用什么颜色布景,制片人给了很大支持。因为在大学校园里面拍摄,校方有很多限制,我们确定方案之后连拍三个通宵,我设置了几个拍摄区域,把灯光提前布好,摇臂位置定好,导演组织演员提前排演,结果大家都齐心合力完成了拍摄。

  当然,从胶片时代培养的习惯,进入数码时代后我觉得更应该做试片,因为新的技术升级非常快,需要大家不断学习更新。国内有许多制片、导演忽视摄影试片,其实对影像完成是不好的。试片是摄影灯光移动和dit后期的一次大演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机会。前年的一次拍摄出现过跟机员和dit把原始素材没有完全备份就删除的情况,数字影像的工作流程很复杂,需要通晓前后期的专业团队才能胜任。

  前期主要是由摄影师和导演来商量,拍摄和灯光部门来落实。我和灯光交流用表,确定光比,这样能做到量化。一场戏的第一个镜头相对费时,要把曝光点确定,后面的镜头也配合其他手段,比如用示波器,直方图来检测曝光。

  做笔记是一个很好的习惯,但要看周期和题材。现在一些镜头上设计上有触点,可以保存光学信息,这对特效多的画面,拍绿幕时要做非常细致的摄影笔记,这对后期特效是一个手续交接,他知道你前期使用的镜头焦距,物距,光圈和光线数据。

  变形金刚4在中国武隆拍的画面,只看前期空镜完全不知道在拍什么,实际上后期画面里是两个机器人翻滚对打,这个镜头需要很多人员一起合作完成,必须做缜密摄影笔记和特效部门配合。好的摄制组其实就是每个工种要给下一步衔接的工种留下方便。好的美术置景会给灯光留下灯位,给摄影留下机位,这些都是对导演的支持,为电影好。说起来简单,落实就很困难,团队的合作意义就在于此。

  看电影拉片既是专业也是爱好、读书、跑步。经常熬夜拍戏,对身体有伤害,我经常跑步、打乒乓球,把自己的身体练好,更好拍戏。也经常看国外的专业资讯,我订阅了AmericanCinematographer杂志。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