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BBC纪录片《我们的孩子足够坚强吗?——中国学校》引发中英两国对教育的热烈讨论。到底是英国的熊孩子享受了优越的社会福利不思上进,还是中国老师的教育方式水土不服?8月19日,搜狐教育携手21世纪教育研究院、英国百福教育联合在、伦敦两地同时举办中英教育沙龙,邀请两国的校长、教育专家和家长进行跨国对话。
市一零一中学副校长熊永昌在沙龙中表示:我们从这个课堂表现当中,从50个孩子的身上能看出英国教育的特点吗?我觉得很难。从5位老师身上能看到中式教育特点吗?也很难。
以下为市一零一中学副校长熊永昌的分享节选:
本文由搜狐教育独家网络整理报道,转载请注明来源!
图为市一零一中学副校长熊永昌
我在一线教学,应该说从理论上没有他们那么深刻。事实上我到英国也进过英国的课堂,也有英国的学生过来我的中国的课堂里面上课。但是我在BBC纪录片看到的英国学校和学生(和我接触的)不一样,我大致说两点:
首先,对这件事情本身,关注教育比关注其它要好。第二是中国变大了,中国开始走出国门,开始有自己的声音,不能说中国教育一无是处,英国的BBC教育界也不会关注到中国教育的情况。所以从这一点出发,我觉得关注中英对比,相互学习。
谈一谈我对视频的理解,从我看过的两集当中,看不出太多中英教育的对比。视频呈现的第一集有点像喜剧,有点夸张。这些老师在真实的课堂上是不是这样?英国的学生在真实的课堂上是不是这样?后面的真实性要强一些,但是也有很多夸张成份,包括矛盾的冲突,这个片子能体现什么?看到五位中国教师的表现和一个班50个英国孩子的课堂表现。我们从这个课堂表现当中,从50个孩子的身上能看出英国教育的特点吗?我觉得很难。从5位老师身上能看到中式教育特点吗?也很难。
首先说英国学生。我走进过英国、美国、的课堂,他们课堂上的要求不是没有纪律的要求,学生的学习也常认真的。
第二,中国教师的表现。因为我不好对每一个教师做评判,纪录片中除了个别老师的课堂表现,有点现代中式教育的特点之外,其他几位老师,我们现在的课堂也不这么干,包括式地教学,对纪律的要求,不要提问题,听我讲,我是老师……
现在我们在学校,在课堂也不强调说,父母和教师的话都是全对的。课堂它是交流、互动、探讨式的。再比如对科学课的式,“这个公式记下来,我讲什么你听着记笔记。”至少中国大多数的课堂不是这样的,我相信这个实验放在、上海这样的课堂上,用50个学生做实验,中国学生也会逃课。
为什么有冲突在里面?因为设计的背景有几个地方没有处理好,一是小班化,大班化的问题,中国大班化是有现实条件的,没有老师喜欢上70人、100人的课,那是不得以为之,我也想上小班的课。二是英国的学生本来是二三十人的课堂,现在弄到50人,再加上老师的选择有问题。首先清楚这个学生的基础,即能力水平;其次是思维水平,没有起点,这个课说白了就没用,因为你的对象不对。三是英国学生之所以有这个表现,他觉得这是一个游戏,对学生的要求不明确。作为电视节目,是不是也需要矛盾冲突?是不是一开始矛盾冲突越厉害,大家的重视程度越高?
相关阅读:
会场:
杭州外国语学校副校长夏谷鸣:我们要用性思维解读BBC纪录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