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研究有一个前提,就是要充分考虑客观事物的复杂性,不能想当然,这里面有个学与思的问题。要写好一段历史,最理想的状态是似乎“身临其境”。
金冲及先生1930年生于上海,1951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历史系并留校任教。1972年起任文物出版社副总编辑、总编辑,1984年起任中央文献研究室副主任、常务副主任、研究员。第七、八、九届全国政协委员,1998-2004年任中国史学会会长,2009年被选为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专著《二十世纪中国史纲》、《孙中山和辛亥》等,与胡绳武合著《辛亥史稿》,主编《传》、《传》等具有重要学术影响。
不久前,习总在中央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时强调了以史为鉴在“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重要性。以史为鉴的前提是要研究历史、总结经验,有对“史”的正知正见。本刊近日走访了著名历史学家金冲及先生,请他结合自己多年的治史经历,谈谈体会。84岁的金先生研究中国近代史早已著作等身,但仍在学术天地里乐此不疲地忙碌着。今年以来,他相继为《历史研究》、《近代史研究》、《南京大学学报》撰写长篇论文;同志诞辰110周年之际,他又在《》上发表力作《作为总设计师的》。本文中,金冲及先生主要畅谈了史学研究的“三种关系”。
东哥格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