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述职报告> 文章内容

王健儿:中国电影已进入融合与重塑的特定历史阶段亟需复合型人才

※发布时间:2020-9-24 15:45:53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如今正值当代文化娱乐产业的重塑时刻,疫情对整个文娱行业带来冲击之余,也催化了文娱产业结构性调整和融合发展。未来文娱产业将会如何布局?大众对文娱产业有着何种期待?整个行业是否会进入一种新常态?

  如今正值当代文化娱乐产业的重塑时刻,疫情对整个文娱行业带来冲击之余,也催化了文娱产业结构性调整和融合发展。未来文娱产业将会如何布局?大众对文娱产业有着何种期待?整个行业是否会进入一种新常态?

  「伦敦政经-」中国论坛2020日前以“转危为机:中国在全球逆境中砥砺前行”为主题,联合中国经济、医疗、电影、新基建、教育、文娱行业的头部机构与业界专家,探讨了当人类命运共同体面对危机与挑战时的应对策略。

  上海电影(集团)有限公司党委、董事长王健儿,作为首席嘉宾,以“融合与重塑:疫后复苏期文娱发展机遇与创新径”为主题作了主旨发言。

  我很荣幸和大家一起探讨这个话题。出席本次论坛的,主要是、伦敦政经的高材生,这令我十分期待。今天的中国电影产业,已经到了一个需要大批复合型人才加盟的特定阶段。尤其是这场疫情之后,包括大文娱、电影产业在内的许多行业,都将进入深度融合与结构重塑的重要阶段,而要完成这样的,仅靠艺术家还不够,还需要大批的金融人才、学姐别这样管理人才、法务人才等跨界人才参与其中。

  前段时间,很多都在讨论网络发行会不会对影院造成性打击的问题。我在不同的场合谈过我个人的观点,也得到了许多行业同仁的认可。我认为,电影作为一种高级艺术样式还将长期存在。要想让电影吸引观众与投资者,最好的方法就是走院线发行。电影院能提供一种封闭性的、集体式的观影体验,再加上现在3D/4K/120帧的新技术,能够很好地让人沉浸其中。

  尽管现在网络很发达,但网络观影往往是相对的,没有影院集体观影的感受,且院线电影的档期性往往会形成话题性,这对电影的投资来讲,一是社会影响力上的回报,二是商业价值上的回报。特别是当影院档期所带来的话题性的集中爆发,是网络分散式的点播方式不可比拟的。在中国这样一个拥有庞大电影受众的国家,这种集体化的观影方式,还会长久地发展下去。

  第一,新基建的机遇。电影不仅要讲故事,而且还要有新技术。技术是能够带动故事起飞的,越想飞得高远,就越需要高新技术。5G时代衍生的包括区块链等在内一系列新技术,会对电影产业产生深刻的影响。所以,新基建是中国电影今天面临的历史性机遇。

  第二,都市圈经济的机遇。最近出国游不太可能了,很多品牌店铺门前都排起了长队,因为人们有大量的消费需求,尤其是旅游。现在特别流行“轻旅游”,比如在长三角都市圈附近,三省交界、三口之家、住三天两晚。这对影旅融合等电影周边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第三,正向价值观的引领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的机遇。近两年,主旋律崛起,每年10亿以上的商业层出不穷。影院已不仅仅是观影,还增加了购物、主题游乐等体验,这些都代表着新兴的市场趋势。

  上影有70年历史,曾经创造过800多部故事片,820多部动画片,1600多部译制片,被誉为中国电影的半壁江山。今天的上影将抓住上述三大机遇,在产业布局上抓好三件事:

  第一,打造“上海电影科创中心”。上影在松江的影视占地600多亩,20年来,诞生过300多部电影、电视剧。上影今天正在车墩打造“上海电影科创中心”,最近又斥资数亿元进行一家新的影视收购。在未来几年,上影会花重金扶持科技项目,把高科技赋能到未来的电影发展当中。

  第二,打造“上海电影艺术中心”。上影拥有中国第一家五星级影院——上海影城,拥有上海电影主题五星级宾馆——上海银星皇冠假日酒店。我们将在明年8月份启动上海影城的,将其定位为“上海电影艺术中心”。我们将致力于打造富有电影艺术气息的精致生活方式,丰富市民的文化生活。

  第三,建设“夜上海电影小镇”。武康大厦是上海的海派建筑标志之一,我们将在松江的影视乐园以电影主题酒店进行1:1重建。同时,我们也将进一步扩大影视乐园规模,打造“夜上海电影小镇”。今后,上海东边有迪士尼,西边有“夜上海”。此外,上影将筹拍“夜上海”系列电影。

  在上海国际电影节前夕,建党百年重要献礼影片《1921》正式开机,上影是该片的主要出品方之一。近期,王家卫导演精心准备的海派影视剧《繁花》即将开机。讲述海外追逃故事的影片《猎狐行动》由梁朝伟和段奕宏主演,预计会在2021年初与大家见面。在疫情最严峻的时刻,上影在中国、美国、、意大利分别进行拍摄,最终完成的一部80分钟的纪录电影《息息相连》。在上海国际电影节期间的“上影之夜”当晚,我们推出了25部影片片单,这也是近年来上影发布的片单最多的一次。

  中国电影产业要真正做大做强,需要大批复合型人才的,需要培育成熟的版权市场,建立良好的金融投资体系,不断更新中国电影产业的管理模式。

  永福52号是上影创作中心。早在1952年,它就是中央电影局的剧本创作中心。在这里,诞生过《庐山恋》《芙蓉镇》等一大批优秀作品。秦怡、凤等老一辈电影艺术家,都在这里经历了她们艺术人生的重要阶段。今天我们把这里作为上影的创作中心,重新挂上上海电影制片厂牌子,恢复厂文学部运作机制,就是希望有更多电影创作人才,能够加入到上影的电影产业中来。

  支持优秀原创、扶持优秀青年人才,是上影要做的事情。我对中国电影充满信心,也期待更多的复合型人才能够加入上影事业。

  

关键词:历史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