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深改委第九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国家科技伦理委员会组建方案》。我国将加快建立健全科技伦理审查和风险评估制度,并制定更为严格的法律法规
●组建国家科技伦理委员会,目的就是加强统筹规范和指导协调,推动构建覆盖全面、导向明确、规范有序、协调一致的科技伦理治理体系
●通过体制机制建设杜绝科技伦理的行为,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建立体系化的法律法规制度,使科技伦理工作有法可依;其次,建立体系内的自纠机制和体系外的监督机制,使其受到行政、司法和社会的广泛监督;再次,建立科学严谨的审查制度,切实做到事前审批、事中监督和事后
从“黄金大米”到“换头术”再到“基因编辑婴儿”,此类科技事件总能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与此同时,对于科研人员、部门在科技伦理方面所应承担的责任也是热议的焦点。
中国正在为科技扎紧伦理的“篱笆”。近日,中央深改委第九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国家科技伦理委员会组建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在业内人士看来,这是一个清晰的信号,中国将加快建立健全科技伦理审查和风险评估制度,并制定更为严格的法律法规。
上述会议指出,科技伦理是科技活动必须遵守的价值准则。组建国家科技伦理委员会,目的就是加强统筹规范和指导协调,推动构建覆盖全面、导向明确、规范有序、协调一致的科技伦理治理体系。
事实上,从近几年科技创新领域的一系列新进展和新动态来看,强化科学伦理审查、捍卫科学伦理,已具有相当的紧迫性。
2017年11月,被称为世界首例的头颅移植手术实验由中外医生联合在实施,引发普遍的医学伦理担忧。去年11月,深圳科学家贺建奎宣布世界首例免疫艾滋病的基因编辑婴儿诞生,随即也招致巨大的伦理争议。
对此,今年《工作报告》在要求“加大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支持力度,强化原始创新,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同时,还提出了“加强科研伦理和学风建设”,表明国家对前沿科技领域伦理建设的高度重视。
科技伦理也是代表和政协委员积极关注的话题,诸多提案、议案、涉及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的法律、伦理和社会问题。今年3月6日,全国代表、腾讯公司董事会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向全国提交了7件,其中就包括《关于加强科技伦理建设践行科技向善的》。
在业内人士眼中,科技伦理和普通的生活息息相关。以用户密码为例,往往用户在这家用的密码,在另外一家也用,甚至所有的密码都完全相同。有科技企业则采取单向加密而非记录机制——即使你在后台获得用户数据,也无法反向推算出密码。用户只能在系统里重设或者验证,才能修改或找回密码。
科技向善,始终置于伦理的光照下才会更健康。前不久,国家出台了关于App信息安全、包括隐私数据的规范,对过度用户数据隐私等问题进行专项治理。一些热门的App应用据此做了改正。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邱仁看来,大数据、基因技术、3D打印、人工智能、纳米技术等新兴科技,在为人类社会带来巨大便利的同时,也可能带来巨大风险和挑战。例如,人工智能技术可以让人类从一般的智能活动中出来,集中精力从事各种创新性发现、发明活动。然而,人工智能系统一旦失去控制或被不正当利用,就有可能对人类构成重大。因而,人们在享受便利的同时,必须保持审慎态度,有效应对新兴科技可能带来的伦理挑战。
据了解,此次中央全面深化委员会第九次会议审议通过了诸多重要文件,将《方案》排在首位通过。
对此,西安交通大学院助理研究员曹毅搏认为,《方案》的通过表明我国从推动科技的产出到追求科学发展的内涵上升,也表明了科学技术体系建设中新阶段的到来。
在曹毅博看来,这样的“第一位”也表明了我国的三个态度:首先,从社会公共利益角度出发,科技伦理建设是平衡科学技术发展和社会普遍伦理冲突的协调机制;其次,从科学技术的成效角度出发,科技伦理建设是规范科学试验程序,端正科研工作态度的行为准则;最后,从科学体系建设的角度出发,科技伦理建设与科技激励形成内外呼应,是科学体系重要一环的补全。
“强调科技伦理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普遍价值取向,不仅仅我国,当今世界很多科技发达的国家、地区都注重科技伦理的建设。”曹毅博说。
“科技伦理建设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科学技术是双刃剑,它给人类带来福祉的同时,也可能存在某些潜在的风险和。”大学医学伦理与法律系教授王岳接受《法制日报》记者采访时说,我国要发展成为科技大国除了在技术层面要有所突破,更重要的是要能够让科技人类。通过一些事件,科技伦理也越来越被国家重视,意识到这是一个亟待关注的问题。
据了解,与我国组建国家科技伦理委员会相适应的是,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伦理专业委员会也正在计划针对不同行业的人工智能设立和制定种种伦理规范,如智能驾驶规范、数据伦理规范、智慧医疗伦理规范、智能制造规范、助老机器人规范等。
在曹毅博看来,《方案》以及其他一些系列科技伦理领域的相关制度体系的建立和完善,目的是通过规范科学活动中伦理审查的程序、正确导向科学工作者的科学态度、科研价值观,打造一个覆盖全面、价值明确、层级有序的科技伦理体系,从而推动科学技术的良性发展。
“一个负责任的科技大国必须坚守科技发展的伦理底线。”中南财经大学教授乔新生说,《方案》已审议通过,接下来科技伦理建设的步伐将稳健加快,完善制度规范,健全治理机制,强化伦理监管,细化相关法律法规和伦理审查规则,规范各类科学研究活动等工作将紧锣密鼓地开展。
中国的科技伦理审查,最早诞生在医学界。公开资料显示,早在上世纪80年代末,就有学者提出设立“医学伦理委员会”。但由于缺乏国家层面的统筹和完备的法律支撑,以各级医院为实施主体的医学伦理委员会,在现实中面临标准不统一、管理权限等问题。且随着科技全面发展,仅有医学领域的伦理审查已远不能满足现实的科学伦理审查需要。因此,建立统一的国家科技伦理委员会,正当其时。
“一般来讲,科研伦理审查主要针对人类而言,广义上不仅仅是医学方面的探索,还涉及生命生物科学等领域。”执业医师、医学微博自“江淮医学”主笔叶正松对说,目前我国尚没有国家级别的伦理专家委员会,而各地卫健委组织的伦理专家委员会长期处于各自为政的状态。
“不完善的地方还在于,科技伦理建设缺乏上位法的宏观指导,以及下位法的细节操作,使得科技工作在伦理指导和审查方面没有统一且明确的标准;其次,现有指导文件的内容存在相互冲突、重叠的问题,在审查范围方面存在着遗漏、缺失的问题,在审查的主体方面存在着定位模糊、缺乏等问题。”曹毅博说。
值得关注的是,据中国科学技术协会2018年发布的一项有关科技工作者科研伦理意识的调查报告显示:绝大多数科技工作者完全不了解有关科研诚信、转基因、伦理审查办法等科研伦理管理的相关文件。科技工作者对我国科研人员的科研伦理水平评价较低,多数科技工作者认为我国关于科研伦理的宣传、教育和管理制度存在短板,违反科研伦理现象时有发生。
王岳认为,组建科技伦理委员会,实际上是要对中国的科学技术发展的方向和价值选择建立一个最高的专家评议机制,“科技伦理委员会可能会对今后很多重大事件做出一些专家意见”。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科学技术和社会研究中心主任段伟文看来,建立国家层面的科技伦理委员会,就是要全面把握科学前沿和新兴科技的事实与深远后果,系统深入地展开价值权衡和伦理考量,确立科技活动必须遵循一系列的价值准则,以其权威性和严正性对科技活动加以统筹规范和指导协调,进而构建起覆盖全面、导向明确、规范有序、协调一致的科技伦理治理体系,并成为国际科技伦理治理体系的者与构建者。
公开资料显示,我国关于伦理委员会的最早见诸于1995年原卫生部颁布的《临床药理管理指导原则》,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我国关于伦理委员会制度的法律不断完善,主要体现在《人体条例》《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伦理审查办法》《人类辅助生殖技术和人类精子库伦理原则》《药物临床试验伦理审查工作指导原则》等法规中。
其中,《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伦理审查办法》第七条,从事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的医疗卫生机构是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伦理审查工作的管理责任主体,应当设立伦理委员会,并采取有效措施保障伦理委员会开展伦理审查工作。
所谓伦理委员会,是由医学专业人员、法律专家及伦理学专家组成的组织,其职责为核查临床试验方案及操作程序是否合乎和伦理学标准,并为之提供,确保受试者的安全、健康和权益受到,并确保符合生命科学的伦理。
以“基因编辑婴儿事件”中涉嫌的违法违规问题为例,叶正松分析称,此案中贺建奎的行为一方面涉嫌实施国家明令的以生殖为目的的人类胚胎基因编辑活动,涉嫌违反的是《人类辅助生殖技术和人类精子库伦理原则》条例;另一方面,贺建奎通过他人伪造伦理审查书,招募8对夫妇志愿者参与实验,涉嫌伪造文书罪。但综合来看,二者的处罚力度均是有限的。
因此,多位专家呼吁,“基因编辑婴儿”事件给我国的立法机构、行政主管部门提了一个醒,应该加强这方面的立法和制度设计,严格在生育中编辑人类基因的行为。此外,还有律师团体发布声明称,“虽然没有具体的法条对此作出性,但是其行为本身已经对公共安全造成,应该以涉嫌危害公共安全罪追究相关各方的责任”。
此前,科技部、财政部下发《关于进一步优化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和资金管理的通知》,其中明确,“加强科学伦理审查和监管,有关承担单位和科研人员须恪守科学,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和伦理准则。相关单位建立资质合格的伦理审查委员会,须对相关科研活动加强审查和监管;相关科研人员应自觉接受伦理审查和监管”。
“制度规范层面首先是立法,国家目前应该有一部在科技伦理方面的法律法规,最起码是一部国务院层面的行规。其次要明确我们国家的科技伦理是主导型还是市场型。伦理审查机构是由来主导还是由市场竞争来形成。国外类似于美国的这些国家是通过第三方组织来认证的,中国的国情是否更适合由来许可设立,有效监管又会是难题。”王岳说。
对此,曹毅博认为完善相关制度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建立体系化的法律法规制度。从具有指导意义的上位法,到具有可操作性的下位法,使科技伦理工作具有严密的标准和规范。其次,建立体系内的自纠机制和体系外的监督机制。确保科技伦理的建设和后续工作的开展受到行政、司法和社会的广泛监督。再次,建立科学严谨的审查制度。确保对科研工作进行事前审批、事中监督和事后的监管,实现对科研工作者伦理问题的终身追责,通过体制机制的建设在源头上杜绝科技伦理的行为。
“医学研究的伦理审查是科技伦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当今社会从智能设备的信赖利益到大数据、人工智能发展中对个人隐私的涉及,以及生物试验、化工、核能等各个方面的科学研究都会有伦理方面的问题需要解决,此次伦理委员会组建方案的提出是重大推进,也是为庞大的科技伦理体系拉开了帷幕。”曹毅博说。
9月22日,演员在“尼泊尔国家日”活动上表演。9月22日,2019年中国世界园艺博览会“尼泊尔国家日”活动园会园区举行。9月22日,2019年中国世界园艺博览会“尼泊尔国家日”活动园会园区举行。
10月8日,海港经济开发区王滩镇的村民在使用收割机收获水稻(无人机拍摄)。近日,省、秦皇岛等地的水稻陆续成熟,农民抢抓农时收割,田间一派繁忙。
10月3日,在市区霞云岭乡堂上村,游客参观没有就没有新中国纪念馆。下图:2019年10月3日,刚上幼儿园的郝峻峰小朋友再次来到霞云岭乡堂上村,在党旗广场留影(记者王君璐摄)。
近日,“唱颂新中国 讴歌新时代”南京艺术学院师生美术、设计、书法作品展在南京艺术学院举行,吸引不少参观者前来观看。记者 季春鹏 摄10月8日,在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参观者在观看展览。
10月8日,演员在第二届山西艺术节闭幕式暨第十六届杏花颁典礼上表演。当日,第二届山西艺术节闭幕式暨第十六届杏花颁典礼在位于山西太原的山西大剧院举行。为期20天的第二届山西艺术节以“艺术的盛会人民的节日”为主题,集中奉献了百余场演出。
10月8日,天津市西青区辛口镇农民在查看沙窝萝卜的长势。近年来,沙窝萝卜已经成为天津市西青区辛口镇的一张特色农业名片。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辛口镇积极推进沙窝萝卜的标准化生产、销售渠道整合、品牌提升等工作,壮大萝卜产业,发展农产品深加工、旅游观光、采摘项目等,真正将沙窝小萝卜变成富民大产业。
10月8日,在,皇家科学院公布2019年诺贝尔物理学获得者。来自美国的詹姆斯·皮布尔斯因学相关研究获,来自的米歇尔·马约尔和迪迪埃·奎洛兹因首次发现太阳系外获。
10月8日,在白俄罗斯首都明斯克,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中)出席“明斯克对话”论坛。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8日在明斯克举行的讨论欧洲安全的“明斯克对话”论坛上表示,欧洲国家应该采取更加积极有效的措施推动解决乌克兰冲突问题,战事继续发展。
10月7日,在英国伦敦,欧洲时报与中国驻伦敦旅游办事处联合举办《我和我的祖国》专场观影会。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影片《我和我的祖国》自10月1日起在欧洲多国上映,引发了观影热潮。
10月8日,在阿富汗加兹尼省,一名安全人员站在爆炸现场。当日,位于阿富汗加兹尼省的加兹尼大学发生爆炸,造成19人受伤。
当日,“又见大唐”书画文物展在博物馆开展,《簪花仕女图》《虢国夫人游春图》《帖》等国宝级珍品集中展出,再现唐代的盛世画卷,为观众带来一场饕餮盛宴。当日,“又见大唐”书画文物展在博物馆开展,《簪花仕女图》《虢国夫人游春图》《帖》等国宝级珍品集中展出,再现唐代的盛世画卷,为观刘敏涛的丈夫众带来一场饕餮盛宴。
10月7日无人机拍摄的拉萨河谷。金秋时节,拉萨河两岸杨树披上“金装”。金秋时节,拉萨河两岸杨树披上“金装”。金秋时节,拉萨河两岸杨树披上“金装”。金秋时节,拉萨河两岸杨树披上“金装”。金秋时节,拉萨河两岸杨树披上“金装”。
阿里山位于中南部,开行上百年的森林小火车穿梭在阿里山茂密的森林和起伏的山峦中。记者 陈斌 摄10月7日,工作人员在阿里山森林小火车行经线旁作业。记者 陈斌 摄10月7日,游客从阿里山森林小火车旁走过。